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骨料钢板仓
骨料钢板仓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发表时间:2023-11-27 22:10:06 来源:骨料钢板仓

  2010年6月30日,浙江省委作出《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这一事关我省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一年后的今年6月30日,我省将迎来首个“浙江生态日”。为彰显生态文明建设中企业的职责和作用,本报决定隆重推出聚焦“生态浙江十大示范企业”主题专栏,以先进案例展示浙江企业积极实践生态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以榜样力量推动生态理念在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贯彻。

  本期主角——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为己任,孜孜以求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循环经济型企业。集团多次荣获省政府表彰的“节能减排先进集体”,名列全省“节能减排十大标杆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每个方面创造了卓越业绩,为我省企业生态化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这是一家胸怀绿色梦想的企业。投巨资启动“绿色能源计划”,积极地推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循环经济型企业建设,以绿色发展赢取企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这是一家肩挑生态重责的企业。当节能减排的重任压来,敢于自加压力,公开承诺,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指标。

  这是一家心系社会立足高远的企业。作为我省控股管理发电机组最多、装机容量最大的省属国有企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积极投身于“绿色浙江”、“生态浙江”建设,连年荣获我省节能减排先进单位,被评为“浙江省节能减排十大标杆企业”。

  发展速度傲视全球的中国经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已然迎来了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转向集约,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转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早在2008年初,浙能集团就提出了实施“大能源格局下以电为主,多业发展”战略。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企业赢得持续优势。“大能源战略”的基本内涵是——在发展取向上,强化从一次能源的开发与生产,到二次能源的加工,再到相关能源服务业的整个链条的全面延伸;在发展内涵上,通过科技引领和自主创新,快速推进绿色能源建设与产业升级换代,实现管理的全面提升;在发展空间上,立足省内,加强省际间区域合作,稳步走出国门,拓展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在发展方式上,走产融结合之路,着力打造新型能源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推进“大能源战略”中,浙能集团充分意识到,调整优化电源结构,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努力践行低碳经济,不仅是企业自身的使命,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低碳经济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浙能集团实现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为此,浙能集团进一步强化实施“绿色能源计划”,即以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循环经济建设为核心,以环保、节能和循环经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重点,结合“十一五”期间电力发展及2020年电力发展展望,制定实施一系列规划和重点工作措施。

  加快大机组建设和绿色能源建设。目前,浙能集团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增至18台,占煤机总容量的66.72%。洞头风力发电场18台机组已全部投产发电。嘉兴电厂三期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绍兴滨海热电2台30万千瓦机组已经或者即将投产。加上去年投产的乐清电厂2台66万千瓦机组,浙能集团大容量高参数项目不断迎来新的跨越,有力推动了浙能集团产业体系优化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此外,一批百万千瓦大机组、核电项目、供热改造项目等正在抓紧筹备实施中。

  天然气产业按照“依托上游、做实中游、开拓下游”的发展思路,坚守“多气源一环网”和“六统一”原则,大力推进这一新兴清洁能源在我省的开发利用,稳步优化战略布局。在争取国内气源,跟踪落实国际LNG资源的同时,浙能集团所属浙江省天然气开发公司全方面推进全省管网建设。如今,浙能集团已拥有建成通气的天然气主辅管线余公里,累计向我省输气近115.56亿立方米。

  进军能源项目的源头,提高资源掌控能力。参建山西麻家梁煤矿、安徽顾北煤矿、大同南郊煤站等一系列工程,重组并控股浙江富兴海运公司,大力推进舟山煤炭中转储备基地的管理,逐步形成电煤投资开发、采购、存储、运输一体化格局。其他能源服务产业基本形成以金融服务、物流、建材、环保、房产为支柱产业,科技信息、宾馆服务业同步发展的产业格局。

  随着浙能集团规模的迅速扩大和产业的蓬勃发展,依据不同产业特性,管控模式一直在优化,板块管理雏形渐露。浙能集团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近年来圆满完成重组国信控股公司和省水利水电集团的艰巨任务。面向“十二五”的大发展,浙能集团已初步形成了电力产业、煤炭产业、油气产业、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产业、能源服务业和区域能源、金融及地产产业等板块的崭新格局,着手通过板块化、专业化管理,充分的发挥多个层次的积极性,努力提升管理效率,体现能源生产方式、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先进性。

  能源是经济的血液,是民生的保障,在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的战略地位,因此,节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能耗指标成为评价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浙能集团格外的重视节能工作,把节能降耗作为促进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十一五”期间,随着电源结构的优化,一批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建设投运,8台125MW机组相继关停,集团上下通过强化精细管理,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推进供热改造,节能增效,深挖潜力,节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发电小时一下子就下降、脱硫厂用电率增加的情况下,浙能集团平均供电煤耗从2005年年底的330.6克/千瓦时下降至2010年10月底的320.05克/千瓦时,5年间集团公司平均供电煤耗下降了10.55克。

  壮士断腕,关停8台高能耗机组。在2009年9月完成关停台州电厂4台135MW机组的情况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浙能台州、温州4台135MW机组于去年8月8日如期关停。至此,集团下属电厂关停的135MW机组达到8台,占省内同类型关停机组的80%。8台高能耗机组关停,优化了集团电源结构,降低了平均供电煤耗,同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万余吨,对我省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具有重大的意义。

  积极拓展供热市场,加大热电比例。推行供热改造,实现热电联产是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举措,拥有非常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各发电企业在集团统一部署下,结合电厂及周边真实的情况,积极寻求对外供热的可行性,开展供热改造。截至目前,长兴、萧山、钱清、镇海、台州、北仑等电厂共19台机组已开展了对外供热,供热机组总容量达564万千瓦,占公司燃煤机组总容量的40%,年供热总量已超过250万吨。集团供热项目的逐步展开,在为用热公司可以提供稳定、安全、便捷的热源同时,对加快取替小工业锅炉、合理规划利用能源、提高燃料利用率以及对环境的治理都将起到非消极作用,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

  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加速建设。优化电源结构,发展大容量、高效率、环保型发电机组,是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根本保证。“十一五”期间,浙能集团克服设备到货周期长、政策处理困难、工期紧张等困难,先后完成了兰溪电厂4台、乐清一期2台、凤台2台共计8台超临界机组和乐清二期2台超超临界机组的投产工作。日前,嘉华三期首台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已经投入商业运行,第二台机组也即将投产。

  依靠技术进步,大力开展设备改造。浙能集团从始至终坚持依靠技术进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节能技术改造。“十一五”期间生产性节约能源改造资金已累计投入近4亿元,完成了高压电机变频、微油点火、锅炉吹灰优化、电除尘节能改造等一系列节能项目,大幅度降低了厂用电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此外,浙能集团密切跟踪汽轮机技术的发展的新趋势,通过与生产单位的探讨及国内同类机型的调研,完成了300MW汽轮机通流改造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为“十二五”期间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007年6月21日,浙能集团公司在全省污染减排工作会议上向全社会作出郑重承诺:“确保2007年全系统减少排放二氧化硫4万吨,争取减少排放5万吨;确保全系统未安装脱硫设施的老电厂在2010年前全部完成脱硫改造,争取2009年提前完成;确保在建燃煤发电机组实现同步脱硫;确保已投运和即将投运的脱硫设施达到设计规定的投运率和脱硫效率。”

  此后,浙能集团相继投入50多亿元,大力实施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自主创新型企业”为内涵的“绿色能源计划”。一方面对所有老火电进行烟气脱硫改造,另一方面用占工程总投资10%的比例实施新建电厂烟气脱硫设施“三同时”。

  至2009年,浙能集团提前一年实现了所有燃煤机组全脱硫的庄重承诺,新建大型燃煤机组都按照“三同时”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设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量逐年显著下降,指标优于全国中等水准。粉煤灰、脱硫石膏等电厂固体废弃物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综合利用,得到环保部和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肯定和认可。

  为充分挖掘脱硫设备的潜能,改善脱硫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优化工艺控制流程,浙能集团开展了大型火电机组脱硫系统运行优化研究工作,提出了优化运行的控制技术及方案。2010年集团系统各发电企业脱硫设施平均脱硫效率约为93%,平均投用率约为98%,各脱硫设备的脱硫效率均达到并超过环评批复考核值,投用率均达到95%以上甚至接近100%。

  除二氧化硫减排外,浙能集团还积极进行低氮燃烧器的改造和推广工作,努力减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同美国摩博泰科公司进行合作开展炉内脱硝的技术合作并在钱清发电厂成功实施,脱硝效率达到了40%以上;2010年7月,乐清电厂二期2×660MW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及其脱硫、脱硝设施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考核,提前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乐电二期工程除与一期一样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装置以外,还投资1.1亿元,同步建设了烟气脱硝装置,每年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5420吨。

  在更加广泛领域,浙能集团还顺利实施了长兴电厂城市中水综合利用工程。该工程采用长兴县污水处理厂出水,经深度处理后,补入全厂的工业用水系统,替代原来从陆汇港的取水水源,不仅每年可节约水资源1000万吨以上,更能实现年削减化学需氧量(CODcr)约330吨,氨氮含量(NH3-N)约90吨,为太湖流域水质的改善作出了贡献。

  在浙能集团领跑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卓越业绩背后,科学技术创新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2010年度,浙能集团科技立项44个,投入5521.47万元,比2009年分别增长69%和116%,项目主要涉及节能环保、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和信息化研究等领域。除保证集团级科技投入外,浙能集团还鼓励下属公司制定企业内部的年度科技计划,保证一定的科技投入。其中兴源公司所属部门及子公司立项科技项目共计44项(含集团批准的立项项目为7项),研发经费合计达2241.82万元。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前瞻性和技术亮点的研发项目:如天达公司的“粉煤灰超细粉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即着眼于未来粉煤灰市场的变化趋势和发展需要。

  此外,集团公司及下属公司近年来还主动承担了国家和省内一些重大科学技术项目,如科技部“十一五”863计划项目“钙基湿法脱硫副产物制备高强度α半水石膏资源化技术——半水石膏中试装置建设及运行”、省科学技术厅重大科学技术专项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重点项目“烟气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除技术开发及工程研究”、省科技厅优先主题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重点项目“资源回收型氨法烟气脱硫成套技术与设备”、省科技厅优先主课题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重点项目“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硝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及示范工程”等课题。

  “十一五”期间,集团级科技立项154个,投入15904.6万元,集团系统各单位共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三等奖7项(次)、浙江省电力科技奖一等奖12项、浙江省电力科技奖二等奖25项、浙江省电力科技奖三等奖29项。

  站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浙能集团将继续围绕“大能源战略”,以技术进步为手段,促进产业升级和扩展,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绿色能源”。将重点发展清洁、高效的发电技术;积极开展300MW、600MW机组通流改造研究;开展低温省煤器等项目的研究;研究提高发电机组的整体效率,从源头降低发电厂的污染物排放,同时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浙能集团将逐步发展以脱硝除尘脱硫脱二氧化碳为主的空气清洁技术、中水回用和海水淡化水处理技术、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技术;争取在环保领域研发一批项目、储备一批技术、产业化一批成果;争取循环经济示范项目落实,形成初步规模。

本文标签:球团仓